年会论文专场综述:金融学(9)

第十四届经济学年会 · 2014-12-19

作者:佚名

返回

 

郭昱臻/文



 

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金融学(9)论文讨论专场于2014年12月13日下午15:30-17:30 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进行,来自北大、复旦以及中山大学的四位经济学学者分别在政商联系、银行视角下的贷款担保、要素市场与并购等领域进行了精彩的论文报告。本次讨论的主持人是来自北京大学的童娜琼教授,点评人由童娜琼教授、马松、佘国满、刘巨松等人担任。

第一个报告的是来自北京大学的童娜琼教授,她此次参加年会的论文题目是《“政商旋转门”—独立董事政治联系、政府补贴和企业经济社会效益》。该文以2008-2012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 研究了聘用有政治联系的独立董事的企业是否能够比无政治联系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补贴和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以及在此背景下政府补贴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发现,独立董事具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确实更容易获得政府补贴。在控制其他高管政治联系后,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政治联系和其他高管的政治联系在获取政府补贴中具有替代效应。同时研究也发现,相比于中央政府类政治联系,独立董事地方政府类的政治联系更有助于企业政府补贴的获取;相比于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独立董事政府官员类的政治联系更有助于企业政府补贴的获取。最后发现,对于独立董事具有政治背景的民营企业,其政府补贴对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性较低,表明了政治寻租行为的存在。

来自复旦大学的佘国满认为文章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寻租理论作为基础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了层次鲜明的四个结论,结构严谨清晰。同时,他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在文章中未讨论企业独董为企业获取补贴的激励;第二,企业获取补贴的多少是独董政治背景的体现还是企业自身政治背景的体现(相对来说,有政治背景的企业更容易请到有政治背景的独董)?

来自北京大学的马松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可以加入独董的官员级别作为变量,毕竟不同等级官员手握资源不同,对企业补贴的影响可能也不同;第二,独董从企业获取的收益如何衡量?与企业受政府的补贴多少是否有正相关关系?

除此之外,在会的另一位学者还指出,很多企业由于其拥有正的外部性而受到政府补贴,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独董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受到的政府补贴有效性低;其次,还应考虑什么样的企业更需要补贴,补贴用在何处(如财务危机、研发)等问题。

第二个报告的是来自北京大学的马松,他此次参加年会的论文题目是《担保公司与中小企业贷款—银行视角下的合谋还是合作?》。文章从银行角度出发,对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贷款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层面的分析,最终得到结论:银行认为国有政策性担保公司与企业的合谋概率较高,对其在担保合同中发出的企业类型信号并不信任(如担保费率等),因而在利率制定中主要依靠自身对企业风险的判断;另一方面,银行认为民营商业性担保公司与企业的合谋概率较低,对其发出的担保信号也更为信任,在利率定价时会重点关注其提供的信息。

来自中山大学的刘巨松认为该文章用简单的逻辑关系论证了银行对不同类型担保公司的态度,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适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此外,他认为文章总体架构不够完善。比如,文章并未体现国有担保公司倾向于中小企业合谋的原因;同时,效益较差的中小企业倾向于与国有担保公司合谋可能是逆向选择的结果。

马松对上述两个问题做出了解答,对于第一个问题,他已在较早的论文中完成了论证。对于第二个问题,他认为是对于文章逻辑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正是由于银行与担保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才会对国有担保公司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第三个报告的是来自复旦大学的佘国满,他此次参加年会的论文题目是《官员变更与资本市场发展——基于我国地级市IPO发行数据的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利用我国1999-2012年272个地市级的IPO发行数据,研究了地方官员变更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变更会显著降低城市的资本市场活跃度,降低IPO的次数以及融资金额。进一步通过对上市公司为个体的混合截面数据分析表明,地方官员变更会提高IPO的发行成本,并且降低IPO企业在上市后的股市以及经营表现。此外,政府干预程度过高会使企业IPO决策偏离市场效率,而法制程度过低则加剧了官员变更对IPO市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深化了政府干预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的研究。

来自北京大学的童娜琼教授认为该文章立意新颖,深化了对于行政干预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的研究。除此之外,她认为文章还有两个不足之处:第一,文章的在引用对比时忽略了中美之间IPO发行的差异,中国的IPO发行期需要2~3年的时间,在文章中缺乏对该因素的解释;第二,并未深究官员变更的原因(如正常任期离职与因贪腐离职)对IPO发行的影响。

第四个报告的是来自中山大学的刘巨松,他此次参加年会的论文题目是《我国要素市场发展差异、企业性质与异地并购绩效》。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在2003年到2009年开展的非关联股权标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发现要素市场发展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异地并购绩效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并购要素市场落后地区企业时,双方要素市场发展差异越大,央企并购绩效就越高,地方国企的并购绩效则越低,而民营企业的并购绩效无明显规律。与之相反,在并购要素市场成熟地区企业时,双方要素市场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地方国企的并购绩效就越高,民营企业并购绩效则越低,而央企的并购绩效无明显规律。本文的研究首次发现了同时对不同企业性质的异地并购绩效起显著作用的制度因素,即要素市场环境。

来自北京大学的马松认为文章首次发现要素市场环境对不同企业性质的异地并购绩效起到了显著作用,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他也对文章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文章并未对不同民企的政治寻租能力进行区分,可以通过加入存续年限等指标进行分析;第二,不同的并购方式对于企业的并购绩效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建立模型时应该把这个因素适当考虑进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热门 · Popular

查看更多

关注我们